窯院村南半里處有一奇峰,人稱觀音峰。峰東側(cè)有一深溝,當?shù)厝朔Q作“圓溝”,溝中有一泉,人稱“懸冰泉”。對這一峰一泉,村民們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。
相傳很久以前,月中金蟾逃出廣寒宮,來到紫金山上,因口渴伏山一吸,山頂便冒出一泉。后因一砍柴樵夫追趕,金蟾便隱身山中,那山泉也滲入石罅,斷流于半山腰。數(shù)年后,紫金山一帶天氣干旱,山下莊稼枯竭,水井干涸,人們見山下無處打水,只好到山頂泉水處來汲水,因山高坡陡,溝深路遠,吃水十分困難。
一天,南海觀世音菩薩駕祥云視察神州大地,來到紫金山頂后,見這一帶人們不分男女老幼都提罐、背桶,爬坡翻崖到山上打水,吃水如此艱難,讓觀音很是憐惜。她原是救苦救難的菩薩,見此情景怎能不救?于是她按下云頭,落在溝西側(cè)的山峰上,手持甘露瓶,揚起楊柳枝,在溝中山泉之上連連下劃,泉水立即滾滾奔流,直瀉溝底。
山腳下便是窯院村,清水自溝中流出,直到村口,然后從村西側(cè)環(huán)流向北,直瀉澮河。村民們見水到家門口,喜不自勝, 紛紛跑過去,有從窯院村南觀音山汲水回家飲用的,也有趕著牛馬羊群就近飲水的,還有開出溝渠,引水澆田的,人人歡喜,個個興奮。驚喜之后,人們順水源向南仰望,見山頂有一朵彩虹,狀如蓮花,上站一神仙,手拿玉瓶、柳枝,仙袂飄舞,神采飛揚,知是觀音菩薩送來泉水,人們趕快伏地叩拜,感謝菩薩救命之恩。觀音菩薩見人們用水方便,隨即駕祥云離去。
從此,窯院村民告別了干旱,人們守著泉水,辛勤耕作,種糧種棉,飼養(yǎng)家畜,很快都富庶起來。有了錢糧,人們自然不會忘記觀音菩薩送水之恩,于是紛紛捐資、出力,在山頂建起一座觀音廟,廟中塑了觀音菩薩神像,又在南側(cè)建一戲臺,每年三月初,在廟中唱戲三天。屆時,全村男女老少,及周邊村民,齊集山頂,擺上供品,焚香叩拜,感謝觀音送水,頌揚菩薩圣德。自從有了這座觀音廟之后,人們便把這座山峰叫成了“觀音山”,一直延續(xù)至今。
再說那股泉水,從山頂直瀉而下后,因山勢陡峭,懸崖眾多,便形成了多重瀑布,又因水在山北面,每年冬春兩季,日光照射不到,山溝陰冷嚴寒,便出現(xiàn)了懸冰垂掛現(xiàn)象。 懸冰最大處,高約數(shù)十丈,最寬處有十余丈, 像一架玉屏供列在山間,也像一掛冰簾倒懸在山崖之上,晶瑩剔透,十分壯觀。 懸冰銀光四射,高懸山巔,即使在四五十里外的北山一帶,也看得清清楚楚,于是,曲沃人民都爭相來此觀看,成為一大美景。
如此美景不僅吸引了普通百姓,也讓國君感到十分驚喜。 當時晉國的國君是晉獻公,都城在曲沃新城,他聽說觀音山上出現(xiàn)了懸冰,便帶領(lǐng)隨從來到這里登山觀望。看后驚喜不已,大加贊賞,認為這是上天賜予他的仙山美景,便命人在溝側(cè)寬敞處建了一個方亭,于亭上題寫一匾額,上書“晉殿”二字。他每次登山,都會坐于“晉殿”上,與群臣一邊品茶,一邊賞景。夏秋之季,聽著瀑布轟鳴、珠飛浪濺;冬春之時,看著冰簾倒懸,銀光閃爍,晉獻公感到十分愜意,心情無比舒暢。
后來,晉獻公率兵滅掉北方小國驪戎后,得到一美女名叫驪姬,晉獻公對驪姬十分寵愛,也時常帶她來觀音山觀賞懸冰美景??催^幾次后,驪姬嫌路途遙遠,登山費力,不想再去。為了能博得驪姬的歡心,晉獻公命人在城西南筑一高臺,臺上建一方亭,也題寫“晉殿”匾額,懸于亭上。亭建好后,晉獻公常與驪姬一起坐亭遠望,觀賞懸冰美景。因有兩個“晉殿”亭與懸冰緊密相連,遙相呼應,從此,觀音山的懸冰也就叫成了“晉殿懸冰”,成為曲沃八大美景之一。
得到晉獻公寵愛后,驪姬十分嬌媚,一天晚上,驪姬陪晉獻公飲了一會兒酒,心情興奮,要晉獻公陪她一起去“晉殿”亭上觀賞懸冰美景,晉獻公即刻答應。無奈當天晚上正是朔月,加上天氣陰沉,二人坐于亭上,向南遙望,眼前一團漆黑,什么也看不到。驪姬十分不快,對晉獻公說:“懸冰美景只能白天看到,妾身若晚上想看,主上能否讓懸冰夜夜發(fā)光?”晉獻公說:“懸冰高掛山頭,遠離都城七八里,即使?jié)M山都點上蠟燭,也照不到這里,寡人如何能讓它發(fā)亮起來?”
驪姬撒嬌說:“您身為君王,連這事也做不到,虧您還自稱真龍?zhí)熳樱?rdquo;
晉獻公聽后心想:寡人既為真龍?zhí)熳樱詰苤概缮耢`,明天我何不去觀音山朝拜,讓觀音菩薩顯靈,于山頭高掛明燈,讓懸冰晚上發(fā)亮起來呢,想到此,晉獻公決定一試。
第二天,晉獻公率領(lǐng)朝臣,一起登上觀音山,在觀音神像前擺上供品,焚香叩拜。晉獻公施禮禱告,求觀音菩薩施放明燈,于夜晚讓懸冰顯光,供人們晝夜觀賞奇觀美景。
這天,觀音菩薩的神靈恰好就在廟中,聽了晉獻公的禱告后,以為他是為民著想,覺得應滿足民之所望,于是便命善財和木叱兩仙童各持一蓮花燈,于當天晚上從山頂?shù)綔峡冢貞冶舷卵不?,整夜不息?/span>
從此,窯院村民于夜晚月黑時,常能見到兩盞神燈,像兩團明火,從觀音山上緩緩地滾落而下,將懸冰照耀得閃閃發(fā)亮。
有了兩盞神燈照耀,驪姬于都城方亭之上,夜晚也能一睹懸冰美景,心情十分愉悅。但她嬌媚成性,貪欲日益增強,后來,她害死太子申生,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奚齊繼承國君,天怒人怨,被朝臣們處以死刑。晉國因驪姬禍亂發(fā)生政變,致使國家不寧,民心不安,觀音菩薩明察后,讓兩位仙童收起蓮花燈,從此,觀音山上沒了神燈,懸冰夜晚不再顯耀。
數(shù)年后,晉文公重耳做了國君,晉國再次振興,國家強盛,人民安康,一派繁榮景象。 觀音菩薩見朝山者絡(luò)繹不絕,觀景者川流不息,知道人們企盼懸冰美景能夠晝夜觀賞,于是命善財、木叱兩仙童再次持蓮燈巡回,從此,觀音山上夜晚又能見到兩燈閃亮,上下滾動。
觀音山上的兩團燈火,在窯院村民世世代代的傳說中延續(xù)了幾千年,他們從上輩人口中得出了一個結(jié)論:世時盛,燈火亮;世時衰,燈火滅。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夜晚有時還能看到燈火閃亮,直到日本鬼子侵入中國后至建國前,神燈從沒有閃亮過。 建國后,人們夜晚澆地時,偶爾還能看到兩團燈火從山頭沿懸冰滾落而下,后來,觀音廟被拆毀,從此,燈火再也未顯。
今天,窯院村民步入小康,欣逢盛世,人們企盼著觀音廟重建,神燈再次顯耀。
注:此文材料由窯院村民許芳及退休教師邢崇海、云廷珍等先生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