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。鄣湓矗? 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:郤氏受命以求師,將社稷是衛(wèi),而惰,棄君命也。不亡何為?《左傳·成公十五年》:韓獻子曰:“郤氏其不免乎!”善人,天地之紀也,而驟絕之,不亡何待!
[典義] “不亡何為”,亦作“不亡何待”。意思是指:不滅亡等待什么。以后多比喻“惡有惡報者”的必然下場。
?。鄣鋵崳? 典源中所說的“不亡何為”和“不亡何待”,都指的是公元前578年晉厲公派卻锜出使魯國,請求與魯國聯(lián)合出兵。在談判中,郤锜舉止言談十分不恭。孟獻子說:“郤氏恐怕要滅亡了吧(郤氏其亡乎)!禮儀,是身的軀干;恭敬,是身的基礎。郤锜沒有基礎。而且作為先君的嗣君,接受命令而來請求我們出兵,打算保衛(wèi)國家,但又怠慢,這是丟掉了國君的命令,不滅亡還有什么(不亡何為)?”
到了公元前576年夏天,晉厲公又派郤氏三兄弟之一的郤犨送孫林父去見衛(wèi)定公。衛(wèi)定公想要推辭,不接受孫林父回國。夫人定姜說:“不行。他是先君宗師的后嗣,大國又以此作為請求,如果不答應,我國將要滅亡。雖然討厭他,但只相見,不比滅亡強嗎?君王還是忍耐一下吧!安定百姓而赦免宗師,不也是很好的嗎?”于是,衛(wèi)定公接見了孫林父,并且恢復了他的職位和采邑。接著,衛(wèi)定公設國宴招待郤犨。衛(wèi)大夫?qū)幹匙鳛榕憧停瑓⒓恿藝?。宴會上,郤犨表現(xiàn)出傲慢的樣子。寧殖說:“郤犨家恐怕要被滅亡吧(若成家其亡乎)!古代舉行享禮(國宴),是用來觀察威儀,省查禍福的,所以《詩》中說:‘角懷彎彎,甜酒辱和。不驕不傲,聚集的福德又多又厚。’現(xiàn)在他對人家表現(xiàn)出傲慢,是取禍之道??!”
公元前576年,晉三郤(郤锜、郤犨、郤至)陷害伯宗,殺害了伯宗,并且連累到了欒弗忌。伯宗之子伯州逃亡到了楚國。韓厥(韓獻子)說:“卻氏恐怕不能免于禍難吧(郤氏其不免乎)!善人,是天地的綱紀,而屢次加以殺害,不滅亡還等什么(不亡何待)?”結果,不出韓厥所料,“三郤”不久以后就滅亡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