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令智昏
作者: 發(fā)布時間:2020-11-04 瀏覽:
?。鄣湓矗? 《史記·平原君廉虞卿列傳贊》:太史公曰:“平原君,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,然未睹大體。”鄙語日:“利令智昏,平原君貪馮亭邪說,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,邯鄲幾亡。”
?。鄣淞x] “利令智昏”,原是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評論趙國時平原君趙勝貪圖眼前利益,不考慮后果,導致趙兵損失四十萬,邯鄲幾乎滅亡的歷史事件而發(fā)的。后人用“利令智昏”,形容因貪圖私利而頭腦發(fā)昏,不辨是非,忘掉一切,釀成了嚴重后果。
?。鄣鋵崳? 戰(zhàn)國時,齊國有孟嘗君,魏國有信陵君,趙國有平原君,楚國有春申君。這是當時有名的四公子。而“利令智昏”,即是由平原君趙勝貪聽馮亭邪說引發(fā)的。趙勝,戰(zhàn)國時趙國貴族,趙惠文王弟弟,封于東武(今山東武城),號平原君,任趙國相國。“利令智昏”的歷史事件就發(fā)生在他任相國期間。
事情須從頭說起:公元前261年,周赦王54年,秦昭襄王采納相國范雎“遠交近攻”的謀略,一面派使者跟齊國、楚國交好,一面派軍隊侵略臨近的國家。他派大將王龁(hé,音河)攻打韓國,占領了野王城(在今河南沁陽縣),切斷了上黨(在今山西晉東南)和韓國都城新鄭(在今河南新鄭縣)的聯(lián)系。這么一來,韓國駐扎在上黨的軍隊,就變成一支孤軍了。孤軍將令馮亭對將士們說:“秦國占領了野王城,上黨也很難守住了。我想,與其投降秦國,還不如去投降趙國。趙國得到了上黨,秦國決不會放過。秦國一來爭,趙國就會和韓國自然聯(lián)合起來一塊抗秦了。”將士們一致贊成馮亭這個提議。于是,馮亭就派使者帶著上黨地圖去獻給趙孝成王。
趙孝成王看了馮亭的書信和地圖,知道上黨郡有十七座城池,高興極了,就召平陽君趙豹來商議。趙豹卻不以為然。他說:“秦軍占了野王城,上黨郡成了秦國的掌中之物,今為趙有,秦國能甘心嗎?這不是找著同秦國結冤嗎?”趙孝成王聽了很不在意。趙豹進一步分辯說:“馮亭不降秦而降趙的目的,是為了嫁禍于趙,使秦移兵攻趙,以減輕韓國的壓力。大王不可不察,可千萬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呀!”趙孝成王聽了,仍然無動于衷。趙豹無可奈何地退了出來。趙豹一走,趙孝成王又召平原君趙勝商量。趙勝的主張與趙豹完全相反,與趙王的心思完全一致,他說:“用百萬之兵,進攻別國,戰(zhàn)一年,未必能取得一城,今不費一兵一卒,而卻能得韓國十七座城池,這是莫大之利,千萬不可錯過這個好機會?。?rdquo;平原君趙勝的這一席話,正說到了趙王的心坎上。于是,趙王就派相國平原君趙勝率領五萬兵馬到上黨去接受土地。平原君到了上黨,仍然委派馮亭為上黨太守,又封他為華陵君。馮亭開始堅辭不受。后經(jīng)平原君好說歹說,只應承了太守的職位,可是不受封號。平原君答應了馮亭的請求,并同馮亭一起研究了上黨的防務。臨走時,馮亭對平原君說:“上黨歸了趙國,秦國一定來攻打。相國回去之后,請趙王派大軍來,才能夠把秦軍打退。”
平原君趙勝回到邯鄲,把接受上黨的經(jīng)過給趙孝成王作了匯報,趙孝成王得了上黨,高興極了,天天飲酒行樂,以示慶祝,反倒把派軍隊抵抗秦國的事給忘了。也就在這個當兒,秦國的大將王龁把上黨包圍了。馮亭那一點軍隊,不是秦軍的對手,守城不到兩個來月,就棄城往趙國而逃。當兵馬撤退到長平關(今山西高平縣西北)時,才碰上了趙國派來的二十萬大軍來救上黨,可是上黨已經(jīng)丟了。
秦軍緊跟在馮亭的背后,也趕到了長平關。于是,趙國與秦國就在長平擺開了戰(zhàn)場。秦國施用反間計,任用白起為大將,一舉打敗了趙軍。白起下了一道命令:把俘虜?shù)乃氖f趙軍全部給活埋了。這就是太史公所說的:“平原君‘利令智昏’,貪馮亭邪說,使趙陷長平四十余萬眾,邯鄲幾亡。”